原汁原味的渔耕生活
如诗如画的江南风光
岁月流逝
四季交替
这里的山海情韵不变
这里是浙江三门花桥
张海宝/摄
胡传斗/摄
花桥,首先是一座桥,然后才是一个村子,再是一个镇子的名字。
一个地方的命名,以山川河流居多。譬如浙江,以江河为省名。台州这个称呼,则源自天台山。三门由于靠海,于是以港湾为名。而花桥,以一座桥为镇名,放眼大江南北,恐怕为数不多也。
《花桥古韵》?朱建初/摄
花桥有桥,桥在镇子的东南角。桥是三孔石桥,长约20米,横卧在溪流之上,与四周的村庄、田野、远山融为一体。桥栏采用的是蛇蟠石,由于风雨的侵蚀,赭红色的质地染上了点点暗褐。
虽然年代有些久远,但是石板上的雕刻依稀可辨,尤其是两条游龙栩栩如生。桥身上长满了藤蔓,如果在春天,或许会一直垂到水面上。
《花桥雾景》 王都旺/摄
是什么让一方百姓,舍弃西岑、城门这些旧名称,而决定用一座石桥,来命名自己生活的小镇?
翻开《三门县志》,关于花桥的记录赫然在目。据记载:元至治二年(公元1322年),李熙孟因感村民涉水之苦,捐资建桥,聘安州陈伯通和六和塔僧惠衍设计建造石桥,桥栏雕刻珍禽瑞兽、奇花异草等图案,雕工精细,造型优美,故名“花桥”。
清代,衙门设立于此,商贸重镇花桥,红极一时;人海沉浮,战略“失宠”之后也渐渐淹没在历史的洪流里,鲜为人知。
如今,她被摄影发烧友探寻,被美食爱好者追逐。山的秀美、水的灵动、海的磅礴、港的婉约,吟唱着一首朴实的“山海经”……
栅下村S湾
一望无际的海洋里,如果分布着零星可见的“线条”,那是大自然最具鬼斧神工的构造。 它是藏于深闺的曼妙渔家风景,这一片海,有待我们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——它就是位于三门县花桥镇的栅下村S湾。 胡传斗/摄 俞红卫/摄 胡传斗/摄 ?海鸟自由自在飞翔, 海涂上会有赶海人留下的劳作痕迹, ?人和海之间, 人和飞鸟之间对视, 那些无意“画”下的皱褶, 垄沟一样一条挨着一条。?? 像一排排亲键,像鱼鳞, ?每天随着劳作内容的不同, 潮位的不用,光照的不同, 每时每刻都在变化。 俞红卫/摄 季节不同,特色不同, 栅下S湾一年四季均可创作, 日出日落间,光影如梦, 潮起潮落间,变幻如影。 胡传斗/摄 郑海港/摄 郑海港/摄 俞红卫/摄 都说努力工作的身影最美, 忙碌的打泥浆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。 俞红卫/摄 朱建初/摄 时光变迁,? 下岙方村 下岙方村以地处龙头山下西麓的山岙里,取名下岙。雨过天晴的清晨,站在龙头山上,方家渔村更像是这山间的海市蜃楼如梦如幻,似真非真。 邢守秒/摄 邢守秒/摄 邢守秒/摄 光影变幻的滩涂风情, 延绵千年的农耕文化, 让无数摄影爱好者为之疯狂。 邢守秒/摄 邢守秒/摄 邢守秒/摄
村民耕海整滩,刮收蛏苗,发家致富。
栅下这个地名,
取自栅栏的栅,
因地形而得名。
它像扦插在海上的栅栏一样,
围住了那些来自深海的鱼虾、扇贝、牡蛎、毛蚶、蛤蜊、青蟹等,
给人类带来丰厚的渔获。
这是一湾丰盈的S湾,
在丰收的季节里,
这里小船穿梭,车水马龙,蔚为热闹。俞红卫/摄
这条弯弯曲曲的水道,
?在日落的余辉下流彩溢金,?
美的令人心碎,
美的令人窒息。
花桥的美
还有更多等你来发现
综合醉美花桥、台州旅游